作者归档:space

据新闻报道,默沙东率先在covid-19口服药物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闻报道可参阅:默沙东在研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Molnupiravir获得积极结果 。

洋人又率先在口服新冠研发上取得突破。covid-19全球确诊人数死亡率2.046%, 口服药物若成功上市将极大缓解医疗资源,可以大幅释放医疗资源到更需要的地方。口服药对经济的正面影响非常巨大,疫苗+口服可以快速降低病毒传播速度,逐步建立免疫屏障。

全球疫情在2021-07-01前后开始反弹,至2021-08-25达到小高峰后持续下降,疫苗无疑已经在生效,特别是对免疫力不足人群和高风险环境人群进行加强针更是保护他们的有力措施。

全球疫情风险点目前已经是贫困和混乱国家疫苗的极低接种率,这些国家主要位于非洲和中亚,最先担心的印度接种率已经在上升。

为何同时起步研发疫苗、口服药物,总是发达国家率先推出有效药物?这种现象其实体现在各个领域,包括太空领域,信息技术,量子计算等等。原因是复杂的,但先发优势至少是重要原因。

公元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已经由哲学产生用数学研究世界的传统,有勾股定理,比例,平方,直角三角形相关理论,同期,中国处于战国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碰撞时代,但我们主要集中于如何理解人, 如何管理国家,虽然有了五行,对日月星辰观察找到规律并制定历法,也观察到了彗星,然而这些常常又回归到对王侯将相统治合理性的解释,并未进一步对深层逻辑探究。

14世纪,欧洲开始文艺复兴,这其实是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的先声。具体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细节。我们重点关注科学领域的一些情况。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论》,解剖学著作《人体构造》发表,1577年第谷开始公测彗星,1583年第谷出版《论慧星》,1591年韦达出版符合代数学著作《分析方法入门》,1609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布鲁诺发表《新天文学》,1628年《心血运动论》发表,1665年胡克观察到细胞…还有很多科学领域重要成就不断涌现,直到现在,可以说世界一直处于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元(1271年12月18日-1368年9月14日)时对文化采用兼收并用,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和提倡,中外科技交流所以,元代时,科技有很高的成就,活字印刷术、火药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由于元代科技成就突出且多,我就直接列出。


天文学:吸收了阿拉伯天文技术,建立了多个天文台和司天台,设立了最远到达南海的27座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天文学家比较多,郭守敬最为人知。著作有,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于1280年颁行,延用了400多年。扎马鲁丁与郭守敬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

杰出数学家及其著作:李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算学启蒙》、《四元玉鉴》;李冶提出的天元术(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杰提出的四元术(即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成就。算盘在元代也初具规模。我们的算盘可以说是很优秀的计算工具,难怪现在一些西方大学教授的著作也是很喜欢用算盘做封面。

农业:《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与《农桑衣食撮要》。

医学:李杲的脾胃论》、《伤寒会要》等, 朱震亨的《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等,外科骨伤科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与骨折复位手术上有创新。萨德弥实的《瑞竹堂经验方》。

地理:《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

元存不到百年,但成就却在同时世界上并不未有明显差距的,有的应该还是位于前列。但是到了14世纪,我们中国正处于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这时差距就明显了。明朝开始,中国科学发展日益趋于停滞。明初,“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遗戍,造历者诛死” , 《大明律》规定:“造谶讳、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若私有妖书隐藏不送官者,杖一百,徒三年”,被送官烧毁的“妖书”名目有《换天图》、《飞天历》、《聚宝经》、《太上玄元镜》等共计88种。到了明晚期,学术著作开始多起来,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到了清,不想写了,大家都知道,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触目惊心!

回到问题。如果掌握了底层逻辑,研发自然顺风顺水,可以快速应对各种变化,如果仅仅以玄虚的理论描述无异于自欺欺人。真正的科学是可以传授于他人的,可以复现,可以证伪,伪科学总把自己包装的神秘兮兮,貌似生不可测,只可意会,且故弄玄虚。

对了,忘了说了,历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历史发展角度来说不是好东西!

病毒环境下保护率的简单估算

2021年1月2日,我在年终总结和展望中提到过对今年新冠疫情的判断,

当然,随着疫苗上市,越来越多人会接种疫苗,从而遏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但全民普遍免疫需要至少3~5年,所以,这几年,对疫情依旧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应对。疫情对餐饮、旅游的冲击依旧会存在,但是会慢慢减弱。

目前,新冠变异,delta病毒再次卷土重来,且传播快速,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个别城市再次进行居家隔离、甚至封城,而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大规模封城,停止餐饮、娱乐等聚集性活动将成为必然措施。

在最近几个月的日常活动中,我看到了大量的民众在人员密集区,如商场,公交车站,汽车站,电梯等环境下居然已经不再佩戴口罩,让人甚是不解!最离谱的是,很多餐饮从业者居然也不佩戴口罩,有些装修干净的餐馆,开业之初员工口罩佩戴规范,让人眼球一亮,以为这是一股清流,然而,一个月不到,口罩要么成了装饰品,要么干脆不佩戴…

也就清净了几个月,疫情再次反扑。我们知道疫苗和口罩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疫情传播,但我更想知道它们对我们的保护效果到底是多少。为此,我希望通过简单的模型做出估算,以便可以量化口罩+疫苗的效果。

为了便于模型建立,我们假设口罩可以过滤P1的颗粒物、飞沫等,这个值可以等价看做一个时间片段内(这个时间段可以记为T)对人的保护率;疫苗在产生抗体后的有效率为P2。那么,当一个人戴了口罩,并注射的疫苗已经激发身体产生了足够抗体后,当他处在有病毒源的环境下被感染的概率为,病毒同时突破口罩防护(1-P1)和抗体(1-P2),也就是,

P3 = (1-P1)(1-P2)

从而由此得到这个时间T内的保护率为,

Px= 1- P3 = 1 – (1-P1)(1-P2)

Px为T时间段内的保护率,如果一个人在n个T时间中暴露在有病毒源的环境中,则他不被感染(保护率)为

P = Px^n= (1-P3)^n

接下来,我们调查口罩防护相关数据。

查阅口罩标准,从北京政府网站得到了一份比较清晰的描述不同口罩的介绍,得到如下不同口罩的标准差异:

这里就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了,如果按照PFE来衡量病毒的过滤效果,医用防护口罩可以达到95%以上,而医用外科口罩30%,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居然没有要求,可以认为0% ,虽然这三种口罩对细菌的过滤效果BFE。世卫组织COVID-19个人防护装备技术规格显示,各国的医用口罩标准在PFE项目上也是差异明显,

我们国内目前主要的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这三种对PFE标准的差别非常明显。目前民众主要佩戴的口罩为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这也就一定程度说明了为什么有人戴了口罩也是那么容易被感染,原因就在PFE这项指标差异上。

到了这里,我不得不使用这三种口罩的PFE指标来计算保护率。

医用防护口罩+疫苗

取PFE=95%, 即P1 = 95% , 疫苗有效率90%, 即P2=90%, T按照4小时计算

从计算表看,这种场景下,暴露7天还有81.02%的保护率,暴露30天保护率40.57% 。

医用外科+疫苗

取PFE=30%, 即P1 = 30% , 疫苗有效率90%, 即P2=90%, T按照4小时计算

从计算表看,这种场景下,只要暴露一天,保护率就降为64.70%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疫苗

取PFE=0%, 即P1 = 0% , 疫苗有效率90%, 即P2=90%, T按照4小时计算

从计算表看,这种场景下,只要暴露一天,保护率就降为53.14% 。

疫苗100%有效带来暴露时长无关性

我们再看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我们的疫苗可以100%,我们可以得到

Px = 1 – (1-P1)(1-P2)= 1-(1-P1)(1-1)=1-0=1

也就是说,时间段T内保护率是100%,n个T中,保护率为

P = 1^n = 1

即,此时我们无论暴露多久都是100%保护率。

参考表格

这个现象很神奇,就是疫苗或口罩100%有效保护和和不足100%产生的巨大差异。然而,我们是否能够研制出100%有效保护的疫苗呢?目前我认为mRNA技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这个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仍然会让大家担心,因为mRNA疫苗在此次疫情之前还没有过大规模使用,潜在风险没有完全被掌握。只能谨慎评估了。

模型反映的问题

从上面三种不同口罩+疫苗的防护方案来看,当近距离处于病毒源环境下时,医用防护口罩(PFE>95%)的效果最佳,医用外科次之,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基本无病毒防护效果。

那是不是我们一定都佩戴这种医用防护口罩呢? 医用防护口罩的优点是防病毒效果良好,缺点是长期佩戴会让人感觉闷,我们要根据自身要去的环境判断:

1) 如果人员密集,要优先考虑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2)如果前往疫区、医院,则必须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甚至使用防护罩和防护服。

3)对于医务工作者,在当前疫情下则应该必须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应该优先考虑GB19083-2010标准口罩。

4) 人员稀疏、非疫区则可以使用医用外科口罩

5)疫情期间不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另外,模型反映了一个事实,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可以大幅提高保护率减少接触病毒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简单来说,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疫区。

另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何有人佩戴了口罩打了疫苗仍然被感染。口罩防护效果不佳,长时间接触病毒源都会降低保护率,导致感染概率增加。

如果疫苗或口罩可以做到100%有效防护,理论上我们就可以做到 保护率与暴露时长无关性,100%有效保护。但100%的技术仍旧需要继续研究探索,有效性和安全性同等重要。

模型不足

在本模型计算中,我们使用4小时做为时间片段,这个主要依据的是口罩的推荐更换时间做参考,这一点可能不准确,这个需要可靠的实验数据获取。

为了便于大家研究参考,特别将计算表上传.

参考

[1] 口罩使用手册 http://yjj.beijing.gov.cn/yjj/xxcx/kpxc/ylqx6/1696942/2020021319333121537.pdf
[2] 世卫组织COVID-19个人防护装备技术规格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6622/WHO-2019-nCoV-PPE_specifications-2020.1-chi.pdf

2021, 裂变

2020年已经过去,并继续延续了2019年的动荡,且这种动荡是几十年来史无前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让整个世界加速了变化,然而,万物依旧为了更好的生存在适应中进化…

这次,我想通过不同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再进行本年宏观环境展望。

时间

回顾这一年,一切似乎仍旧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之中,时间依旧是最宝贵的财富。时间本身其实是一个虚无的事物,更像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发明,又像是一个来自无限远又走向无限远的数轴,而我们只是在这个数轴上稍作停留的粒子而已,甚至每一个都可以被忽略,然而,即使最微不足道的粒子也在释放着自身能量,甚至发出微弱的光。提高自身功率方可在短暂时间内释放更多能量。

读书和思考

这一年,书是没有读几本,确切的说就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但却翻阅了大量资料,思考深度、广度继续增强。目前看,很多书或者资料其实是我思考的引子。每当我需要了解某一事物时,我会顺着某一个引子一路调查下去,然后摸透其内在关系,然后再不断深入思考,并通过更多专业资料进行佐证、调校自身理解,如此往复掌握某一个事物。或许是目前信息过于丰富繁杂以及网络的发达造就了这样掌握知识的方法。

对于读书,我始终认为读书并不一定让人更加睿智,因为天下之书人人皆可得,但不一定可获取书中内在的真正价值。真正的价值需要深度思考进行挖掘,缺少挖掘的知识储存进大脑也只是知识,而无法释放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在当前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的场景下,深入思考更加重要,否则我们很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更容易失去自我。

教育

教育这个事情被一直关注,因为它关系着千家万户,我就简单写写我自己的思考。

谈起教育,首先进入公众视野被关心的是“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教育平等” 这两个话题。

谈及公平,其实自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开始授课就从来没有绝对公平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供给不足自然就会无法平均分配,自然是会成为商品,只是它是隐形的商品。在我们村里,没人敢明目张胆地声称教育是商品,但有很多人依托自身小区可以上优质学校而公开大幅拉升房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魔幻的教育成本链条:为了上这个优质小学,你必须在其划分的小区拥有一套自有住房,因为很多人希望上这个学校,而房子数量有限,所以房价是其它小区的两倍以上甚至三倍,比如8万一平米,你为了拿到入学资格,买下90平米的房子,耗费720万,然后,小孩子拥有了这个小学入学资格,小学6年,所以说,也就是相当于支出720万先获取6年的优质小学教育资源,这720万就是教育的隐形成本。

当然了,有人会说,6年后,我这个房子可以再卖掉,那时它可能已经涨到1000万了,甚至1200万,是的,或许又是一副魔幻场景,6年后,不光享受了优质教育资源,居然财富还能翻倍!神奇的世界!看到了吧,你先得买得起720万的房子,然后才会有这个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后面财富翻倍的可能~~魔幻吧!当然了,你可不要真以为6年后学区房翻倍,这事不一定,另外,有一种财富叫做账面财富,只有可以货币化,可以换取其它资源的财富才是真的财富。这一句话是避免有人误解我的分析,以为这是一条发财坦途。

教育平等。教育平等与教育资源公平本身的根源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导致教育成为隐形商品,进而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价格过高,从而因为每个人的财富差异而出现大多数普通人无法获取优质资源。

所以,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过于稀缺才是真正导致公平和平等问题明显的根源。而这个问题又如何破解呢?直接答案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最近两年已经看到了政府的强力行动。比如很多新建小区要求建设配套幼儿园和小学,所以,我们无须担心无学上问题,唯一忧虑的是学校好不好的问题。

另外,最近若干年来,社会上其实已经有一种更加市场化的情况也在帮助大家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那就是民办教育。前面说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隐形商品,既然是商品,市场就会通过自身的投票机制进行定价。教育资源缺口越大,优质教育资源越稀缺,自然其利润也就越高,资本会第一时间嗅到利润的味道而大幅投入这个领域,从而缓解资源不足问题,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民办学校也会聘请优秀的老师来校从教。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社会现象:民办学校居然能够在成绩上超越很多老牌公办学校,当然了,有人会推测原因是民办挖走了尖子生,哈哈!我觉得能被挖走才说明社会给了学生选择权,如果都不允许挖走,不允许你选择学校那才是学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哀!一个人居然不能选择上哪个学校、去哪儿上那才是真的悲哀!

然而,悲哀的是,目前一些城市正在一步步压缩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权,名曰“为了教育公平”,没有选择权的公平都是以公平平等之名巩固既得利益的行为而已。最让人不解的是,进一步借此名义打压民办教育。我就想说,国家如此之大,仅凭国家财政要让广大人民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够吗?我认为不够,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是国家之幸,学校之间展开竞争,允许学生选择学校更是促进教育进步的必要条件。既然我们讨厌垄断,为何还要垄断学生的选择权呢?

未来可以拉平世界教育,破解教育供给不足的方案大概率是以下方向:

  1. 放开学生学籍限制。 只要学生在国家进行注册登记,无论是否进入公办学校或者民办学校上学都属于拥有合法学籍的学生,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承认。
  2. 放宽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限制,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等对待。
  3. 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不受地域限制。这一条难度最大,因为上了车的人不希望其它人上车。人之私有多可怕。
  4. 大力推进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网上公开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让遥远的大山深处也可享受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

群体和个体

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个个体,而若干个体会形成一个群体。处于群体中的个体无时无刻接受着其它个体所释放的信息和能量,这些信息中充斥着大量噪音甚至是虚假信息。当有一个巨大的系统向所有个体通过强力通道释放噪音和虚假信息时,这个群体的认知水平将出现巨大下滑,会使这个群体应用虚假逻辑来判断事物走向,做出错误的论断;如果这个系统更是释放一种观点,屏蔽其它思辨之声,这个群体也会逐步失去思辨能力,最终由智人变成愚人,或曰乌合之众。

一群乌合之众之中产生创新者、革新者的概率会大幅降低。面对一群允许百家争鸣的群体,乌合之众一旦遭遇百家争鸣群体的阻击时将犹如冷兵器遭遇机枪大炮一般残酷。

每一个个体都应该避免自己思辨力被降低,群体思辨力降低是一个群体的灾难。

技术趋势

目前的技术已经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时期。我认为以下一些技术可能在未来十年进入爆发期。

基因技术:今年的新冠疫情让大家重新审视科学、审视医药技术。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明显增强人们破解病毒基因、研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能力。所以,基因技术等极其相关技术会在计算能力增强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下取得更快发展,药物研发速度会比以往更快,破解一些疾病治疗方案的速度也会加快。我非常期待基因技术给我们未来带来的进一步变革。

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一套HI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各自为政,各干各的,相互完全隔离,导致病人在不同医院看病的检查记录、病历记录不能互相查阅,增加病人既往病史的追踪了解,也增加了病人诊疗成本。如果全国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同时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疾病研究的数据宝库。

智能驾驶技术:这个是即将爆发的领域。一旦智能驾驶技术完全成熟,这个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将是非常巨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有一辆车(不,你那时不一定需要买一辆车了。)它可以每天按时接你上下班,然后空闲时间出去给你跑车赚钱,你需要了它可能随时来接你去目的地。路上那些智能驾驶汽车之家相互通信,相互协同,自动规避拥堵路段,而我们可以在乘车时安心做自己的事情。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后,车就是一个移动的房子,车不在仅仅是车,而是一个移动的智能平台,它可以实现很多现在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可能引起其它行业的变革。

量子计算:目前量子计算机还在初级阶段,未来更大的趋势是量子计算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小型化,特别是那个大个的制冷系统小型化后,成本急剧下降后量子计算机才可能进入商业、普通家庭。那时才是它爆发阶段,而量子计算机由于超快的计算能力,我们现有一些信息安全策略可能就显得弱不禁风,而人工智能搭上量子计算将又是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基因技术、蛋白质结构问题、宇宙科学、医药等领域研究也将获得绝大进步。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火了很多年,现在已经在慢慢渗透到各个行业,以后还会继续渗透。这个是快速爆发的领域。

人脑科学:这个领域的研究目前看进展并不快。随着各个方面技术进步,破解人脑奥秘的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宽。一旦破解,未来你还上什么学?大脑接入芯片即可实现与互联网的互通,也可与他人直接通讯,当然,可怕的是,魔鬼也可能诞生,我们得研究如何对抗那个无所不能的魔鬼。但是,希望我们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够守住边界,防止技术为恶魔所掌控。

宇宙:宇宙研究会更加快速,因为技术变革是一个各方面综合体现,宇宙科学也会受益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什么要说这个貌似离我们遥远的宇宙呢?因为宇宙中奥秘太多,宇宙研究关乎地球未来走向哪里,人类走向哪里,地球会不会变成下一个火星或者木星?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探索,而宇宙由于过于广袤,我们只能通过宇宙释放的无线电波对其进行探索,从中捕捉各种微弱信息,这样就决定了宇宙研究将是一项非常长期的工作。宇宙研究对人类意义重大。

边界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边界,做好自己边界内的事情,做到极致,有所为有所不为。反观现在社会,不可为也为之的事情太多了,造成其自身失去信任,然后萎缩甚至消亡。

经济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摧毁了很多行业的产业链条,到现在,除中国以外其它国家疫情依然严峻,产业链也是未能完全恢复,从而经济恢复面临挑战。加上目前世界正处在相互不合作的大环境下,经济恢复将更加缓慢。现在我们提内外双循环,但是这是一个更多人争抢内部有限资源的过程,更多是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对整体来说经济总量不会大幅增长,创造更多价值才是增加更多社会财富的根本。

相信科技,科技的最大优势是具有极低的边际成本优势,它可以用少量成本创造巨大社会资源,从而带来巨大社会财富。因此,2021年依旧看好科技在经济中的推动力量。

当然,随着疫苗上市,越来越多人会接种疫苗,从而遏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但全民普遍免疫需要至少3~5年,所以,这几年,对疫情依旧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应对。疫情对餐饮、旅游的冲击依旧会存在,但是会慢慢减弱。

另外,由于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在3月份时还是4.1万亿美元,12月份达到了7.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8个月即向市场投放了约3.1万亿美元,其中40%流向了金融市场。这造成了2020年金融市场的大幅暴涨,美国2019年GDP也只有21.7万亿美元,这3.1相当于2019年GDP的14.29%, 而如何支撑这多出来的14.29%货币所带来的的泡沫呢?那就是经济复苏,但复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上美联储不可能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表,经济复苏时可能会采取缩表行为,这种最容易让敏锐的金融市场感知,控制不当极易发生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2021年对经济复苏保持谨慎乐观,对金融市场保持谨慎悲观,同时要严格控制风险。

风险

任何时刻始终要明白,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无风险意味着无收益,高风险可能高收益,但也可能万劫不复,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是永恒的话题。活下去才能看见后面更加灿烂的阳光。

展望

2021年将继续是动荡的一年,国家如此,世界更是如此,我无法预知2021年世界将会发生什么,但我可以知道它依旧动荡不安,经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冲突等等这些都可能继续延续,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自身的定力,继续朝目标前进,合理控制风险,用自身的快速调整来化解各种危机。

我自己仍旧用2020年的期望来作为我2021年的期望吧:

2020年/2021年,我有什么期望呢?世界和平,家人安康,经济向好,公平正义法治落到实处,每个人都能恪尽职守,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权有所惧,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收入,用优秀的方法激发人的创造性,而非激发人的贪婪…这是我的期望。对于我自己,我只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成长,提升认知。

愿这个世界更好!